还有另外一情况,就是比较特殊的了,你在这个初中第一名,换一个初中,也许前100名都
不去,同样是九年,差距就这么大。
蔡的好奇心还是被调动起来了,真的很想知
,这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脑
想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逻辑?父母吃了不少苦,不应该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吗?为什么必须死呢?
面对突然失控的小姑娘,蔡觉很扎心,什么样的事情能把一个小姑娘
成这样?
我从小就知,妈妈希望我学习好,将来有
息,我也很懂事,学习一直很努力,考
中,我考了太平区第一,
了市
中,本来是一件好事,不过也是我全家噩梦的开始。”
“我好害怕,我站在楼好害怕。”
大概程是这样的,几个人才,一开会,全市一共10个初中,
照教学质量,开始分
中的名额。
过父母,两个字好像引起了她的注意,
上中,第一次考试,全年纪组1500多人,我考了800多名。我妈妈知
后崩溃了,从小我就一直是第一名的孩
,怎么会这样?”
“小田,为什么你必须死?”
听到这里,蔡是理解田玲玲的,考
中是不看分数的,有一
叫
定向的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自己除了烟,也
不了什么,听着小姑娘自己慢慢说吧。
“我父母为了供我读书,吃了不少苦,我必须死。”
“太平区的初中教学质量赶不上市里的初中,虽然我也考上了中,不过跟市里的同学一比,我就像是一个傻
一样,无论多认真的听讲,就是跟傻
一样。
田玲玲低想了想,竟然放声大哭起来,刚才的淡然消失不见,变成了一个无助的小姑娘,
一些初中,前200名学生上中,一些初中,前5名上
中。至于评判标准是什么,也从未被公开。
离开吧台,坐在了田玲玲的对面,上一颗烟,
田玲玲说到这,哭泣减缓,喝了一果
,好像不愿意回忆,
蔡对这个数字很
,昨天司机大哥也说了,3年供儿
上学,
了50多万,不是在
,看样是真的了,不过区别是,田玲玲家没有
租车卖。
田玲玲应该算是第二情况了,很特殊,又很普遍,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存在。
那么就会现一
情况,你学习再好,在努力,只要你考第六名,你也上不了
中,或者,你学习再不努力,只要你
前200名,也能上
中。
“我家本来在太平区,不在市里,上中以后,我妈把我家房
卖了,
中附近陪读,她和我爸都下岗了,我爸送外卖,我妈在饭店给人刷碗,供我读书。
在这个小城市,机关单位月薪3000元左右,普通打工2000元左右,外卖骑手工资一些5000元左右,每月支
1万多,对于一个双下岗的家
来说,不能用绝望来形容,至少
得上灾难两个字。
“我妈妈着急了,开始给我找人补课,好老师都是一对一,一小时400元,每月每科8节课,我补四科,一个月1万多,妈妈拿了多年的积蓄,拿
了卖房
的余款,拿
了下岗的补偿,可是每月1万多啊,一家三
,还要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