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68(2/2)

起初都是跟着人四打零工,后来觉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就想学门手艺。正好木工行要招学徒,照理前三年是住但没有工钱的。现在都着急,这学徒也从三年改成两年了,两年里没工钱,不过说好的住其实也不上,就另折了钱给他。

这么一边当学徒一边打零工地过了二三年,了二师傅,总算有了一门能糊的手艺。

租的地方就一个屋,孤家寡人一个,也不消灶间,一年四两银。这价钱都够从前在官租坊住四五年的了。不过那里都是租的一个床铺,这里虽小些,好歹是个屋,也还算说得过去。

吃了早饭就去行里活儿,中午多半让人叫碗大面过来,或者走两步去二荤铺要两个炒菜,买一斤切饼。各人都有自己吃熟的东西,也没法一概而论。反正也不了十几二十文的。

赵老三好酒,不过这中午是无论如何不敢开喝的。喝了酒手抖,要误了活计就是大事了。

以他为例,一早起来,洗漱完了,便直接门,往街上吃早去。包都不过二三文,加碗粥或者咸甜浆儿,七八文就能吃得舒坦了。

后街上有一个开了好些年的小酒铺,就两间屋,柜台占了半间,剩下一间半放着些小桌、大酒缸,供人围坐。

每年立夏开始,白日里这酒铺坐人的屋四周就都不上门板了,只留个,四面透风,十分畅

这两年德源县的米粮产量了许多,一些从前不得东西的田地也都能了。加上这里几乎家家都养着禽畜,这的价儿也比别便宜。粮就更没法儿比了,虽也有运去外地的,可那毕竟一路上人吃嚼的又有折损,没法同本地相比。

德源县里,这住是最大的一宗开销,只要能有个安稳的住,过日还是舒坦的。

如今一个月有供奉银二两,另外就看每个月的活计的件数了。德源县各样作坊多,修补新造不断,倒不怕没活儿可。如此算来,一个月好的时候能到六七两,寻常时候也有四五两,尽够过日了。

如今不止外地人,上年还来了一群番国人,说是来学什么粮作的技术的。结果过了两年,要回去了,一大半都寻了理由赖在了这里。现在也都开着番铺和料铺,学了一德源话,瞧这样是不打算走了。闹得衙门还为他们的籍和税收之事愁了许久。

没多少,基本上够吃的就不够住的,够住的就不够吃的。不过毕竟这是跟人学本事来的,没理人家还贴钱给你,他也知足了。

还一个就是这满县的人似乎都好吃,什么不起的巷里都能有几家铺。上工活儿的人多,自家饭不便,还不如索在外吃了合算。这吃的人一多,买卖好了,薄利多销,东西反而又便宜又好,也是许多外地人来了就不想走的一大因由。

到了下晌早早了结了这一日的事务,——他最不喜拖工的,总比旁人手脚快些,从行里来,离晚饭还有些时候,正好先去喝一盅。

了,开始在官租坊住着,后来官租坊得竞价了,虽则价钱也不算太,只是这个不安定的劲儿叫他心里不兴。索幸早些年攒了些钱,便在城里租了间屋。他倒是也想买,可这德源县如今愿意手卖房的少,都是租的多,也只好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