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文亮在发言。
在以往的会议上,赫文亮从不隐瞒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观。
“算啦,我不要啦。”
“我国的腐败为什么反了二十多年得不到遏止,而且愈演愈烈,贪官越来越多,款额越来越大,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我知了。”
陶晓军接过,冲郎庆山摆摆手,“我们走了。”
赫文亮还提一个“政策腐败”。他说“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可个别
门制定的个别政策本
就腐败。例如:铁路的一个站段级
,
理二三千人,路局与他们签定安全责任状,如果一年内无路风事件,行车无事故,站长或段长便可得到五十万,加之本站段的各
奖金,一年就能得到百八十万。一个老工人说:段长一年的钱够我两辈
挣的(是啊,这位老工人刚
路时,工资只有三十四元)。这样的政策合理吗?这样的政策不就是腐败政策吗!”
明白了“小叔”的意思,也压低声音,“以后不要这样,你们
买卖的要讲信誉。”
“不想说,说了不知你不
兴。”
那凤兰笑笑走开了。
“嫂,今天的
不能卖给你,你到那个人去买。”
郎庆山拣起一块,比塑料袋里的
大多了,“给,嫂
,拿回去洗洗。”
“叔叔”指着一个摊说。“侄侄”今天的
也不好,要不就指“侄侄”的
摊了。
叔侄俩过意不去,家住城边有地,时不时地拨些青菜送给那凤兰。那凤兰也记住了“一个卖
的不容易,别亏了人家。”所以,相互间
的反倒
好。
“一个是制上的问题。打个比方,如果某个市的主要领导犯了罪,当地的司法机关能够依法查
吗?回答是肯定的:能。可真正
起来就困难了。原因很简单,他们受着当地政府的领导,查
起来势必受到一定的阻碍,别说查领导,就是查领导的直系亲属也很难。往往是刚刚开展工作,办案人员便被调离,甚至被降职。这些现象在影视剧里能看到。我认为,公、检、法应脱离当地政府的领导。
“一个卖的不容易,别亏了人家。以后别为这样的小事生气,一块
值不了几个钱,不能吃扔掉就是了。”
硼海市政府一间会议室里。
一天,那凤兰又去了北市场,又到了“叔叔”的摊。
“假货,万民憎恨,特别是假医假药和掺杂有毒品危害人
健康的
品。为什么假货屡禁不止?当然是打击力度不够。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监
不到位,政府有关职能
门无作为。在市场上
通的商品,政府就应当确保它的真实可靠,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用的放心。一旦有假货
现,就应当严肃对待,就必须追
假货
几天后,那凤兰买了两袋大米,雇个三车去了北市场。
听完那凤兰讲述后,赫文亮问:“啥时候的事?怎么没听你说。”
“以后不了。”
第二,理不够严厉。有些人已
现了严重问题,可
理时只是批评教育,调动一下工作,降职使用,这怎么行,这样怎能起到震慑作用,怎能
除腐败。如果对腐败分
依法惩
,够抓的抓、够判的判、够枪毙的就毫不留情地枪毙,腐败分
还能这样猖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