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衣前不妨再来一次(2/2)

“话说回来...昨夜你说以前就见过我?”

“第一次去请大夫的时候撞上了那位艾公匆忙赶来。而这次我奉小你的意思去给知秋姑娘送药,正好又碰上那位艾公将知秋姑娘从大杂院儿接走。”木槿仔细想了想又补充,“知秋姑娘叫我转达给小,叫你不要挂念她,你对她的关怀和恩德她一定会报答。”

我仰望着皓月朗空,赏着北斗星斜。不忘问他,“廷里的乐师平时都忙吗?”

“那你也是在那一日第一次遇到了我?”

“是去过的...姑姑是苏太妃边的女官,前些日姑姑病重,一度垂危。苏太妃开恩许了姑姑心愿,让我代替家人探望。”

“娘娘们各个都名门世家,秀外慧中、知书达理,想必其中不乏音律通的吧?”我问得弯弯绕绕,旁敲侧击。

我柔声嗔,“你又胡说,分明是你在教我琴箫,哪里是玉人何箫了?”

我从大杂院被接回木府时已经十岁了,教书师傅夸我有读书的天赋,他不知我在夜里啃书暗下苦功。如今嫁到底蕴厚的书香世家,又有了刘清这位通音律的夫君在侧,所谓尽其用,我自然不会白费这个优渥的教育资源。于是待他一有空就缠着他学习琴瑟琵琶、丝竹弦。

“不算忙吧,每逢节日盛宴可能会忙碌些排演。”

“她可好些了?”我放下手中的针线,“可知究竟是谁下的手?”

木槿提着空的竹篮回到苑中,“小,那些补药已经给知秋小送去了。”

“你步很快,都能师了,技艺比里的乐师都厉害些。”他从后抱住我,一起就地坐在明月窗旁听虫声新透绿窗纱。

我回想起了那三月初的那日,渐次苏醒,我确实去了趟中,见了姑姑,还在某榭凉亭终结了一局残棋...然后在外赏梨的时候遇见了许久不见的叶知秋...以及那位打而过的白衣少年郎。

“知秋姑娘不愿主动说,婢也不好问。”木槿如实代。

“是啊……”他,却神一暗倏而沉思,不再多话。而我却始终被那把皇帝赏赐的玉箫所引,也不再多去追问当天相遇的细节。

里的娘娘们平时喜听曲吗?”

“看着你倒让我想起了杜牧的一句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箫。”

又是这位艾公。还真是神秘莫测。哎,莫非知秋受伤都是因为接他的缘故?我接着问,“可有探听到这位艾公究竟是什么份?他要接知秋去哪儿?”

紫竹林里风声渐大,薄弱枯黄的竹叶落地又被大风刮起,天上乌云密布,似是山雨来。这将是我嫁来刘府后的第一场雨吧。

“嗯应该吧。”

疏影里,奏到天明。住箫的指节灵活有力,腹气息平稳,闻般呼控制风门,调节风,让圆轻柔的箫声悠扬飘在幽幽的清辉月夜。刘清对我的步叹为观止。我浅笑不语,低垂着眸,对御上赏赐的玉箫不释手,暗自期盼那个人也会因我而惊艳的神

刘清若有所思,似乎将一切都想通了。“我就说为何你那日能呢。”

刘清怔了怔,缓缓说,“今年三月初的时候,你可是去了一趟紫荆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