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族学等学校,则是民办学校,是官办学校的有效补充。
每年招全国府、州、县学的学生,总数约有36000余人。他们一律称“廪膳生”,政府除
月供给他们每人“
米六斗”外,还对他们实行免费供给以“鱼
”的伙
优惠,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并能荫免其家差徭“二丁”。
府学、州学、县学每年招生的名额,朱元璋亲自了规定,其定额为府学生员40名,州学生员30名,县学生员20名。府、州、县学每年招生一次,考生有两大来源:一是“民间俊秀”;二是“官员
弟”。
国监是朝廷最
学府。在地方上又建立了府学、州学、县学,此外还有社学。
方元芷睛亮晶晶:“女学都教些什么?”
其来源分为五类:
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弟为教育对象的一
属于社会基层的地方官学。招收的学生大致是在八岁以上,十五岁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学时无需经过考试,招生数额也无限制,凡愿读书者均可
学。
方元芷以为然。自己哥哥本来在钱塘上私塾,后来才托关系
的徐氏族学。
五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丽、日本、俄罗斯等,称为夷生。
幼儿启蒙靠的是社学。
顾月隐笑:“谁说徐氏族学只收男学生的?徐氏族学也有女学,不过,只针对徐家女儿。”
方元芷了解大明王朝的教育系。
社学学生的前途有两:一
是成绩优秀的可通过考试跨
府、州、县学的门槛,
一名官办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全
社学学生中只占极少数;另一
是自谋生活
路。
国监学生称为监生。
一是会试落榜的举人,称为举监。比如商辂就在国监学习过。
除此之外,国监有监生历事制,也就是实习官吏制度。
三是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及功臣后代,称为荫监。
真的是优中选优,培养来的学
也容易考取功名。”
国监的学生,多数都是以考
士为最终目标。
二是地方官学的生员选监的,称为贡监。
“徐氏族学不说在苏州府,在整个南直隶也是首屈一指的。
四是缴纳钱而买到的监生资格,称为例监。
只是他们族学招收学生要求极其严格,除了徐氏弟,姻亲故旧,只招那些乡里
类
萃的学
。
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三个月,
行考
,勤谨者送吏
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送还国
监读书。
何贤有些羡慕地说:“可惜徐氏族学只收男学生,不收女学生。不然,去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在徐氏族学学了几年,回京就考上了秀才功名。后来又在这学了两年,才回京城上的应天府学。
从太祖朱元璋时期,朝廷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培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