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4章 爷爷杀人,你去看(2/2)

削藩没错,错的是朱允炆太废柴。且不说现在大明各个藩王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封地和天无异。

朱允熥心中愤慨,三万石粮近乎四十万斤。朝廷在洛的储备的粮是为了防备河南连年的患,赈济灾民所用的。这些官真是黑心,为了银,连百姓的救命粮都敢卖。

“妥是妥当,但是太轻了!”朱元璋放下手里的奏折,冷笑,“这些贪官,杀了太便宜他们了。此案所涉及官员一律抄没家产,妻女充教坊司为。地方官府策录在案,家中孙世代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务农,不得务工。”

说着,朱元璋的表情略微狰狞,“他们不是贪吗?咱就把他们这些贪官的孙打十八层地狱,永远不得超生,世世代代持贱业,连人都算不上!”

能打胜仗才怪了!

“三司会审,涉及到谁抓谁,涉及到谁杀谁。无论是官还是那些黑心的商人,明正典型昭告天下,追回被贩卖的朝廷储备粮,以正国法。”

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吃喝享乐的藩王绝对好过一个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大臣有不臣之心的藩王。但是同时对于家风来说,楚王的奢侈享乐也不可取。

大明有皇帝,有官员,有百姓,也有最低等的就是贱民。

“明早,你接见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亲自督办此案。”朱元璋拍拍朱允熥,“杀人,是你爷爷的意思,你好好学学其中的关键!”

有明快三百年,藩王一直是中央财政最为疼的问题。天下最沃的土地,最多的财富都集中在这些藩王手中,导致最后国家连国防开支的钱都拿不来。

朱允熥心中松了一气,刚才朱元璋说,大孙该怎么理?其中隐的台词应该是,大孙若是皇帝该怎么理?

“是不是觉得咱置的狠了?”朱元璋见朱允熥有些发愣,笑着问

对此,抬起让他知怕,知错。然后再轻轻放下,稍稍罚不过多的追究,也势必让藩王德。

不过,朱允熥的削藩和朱允炆的还有不同。朱允炆是恨不得把叔叔们都圈禁起来。而朱允熥有着超乎时代的光,天下到都是无主之地,而大明兵锋正盛,让他们去抢,让他们去打,只要不在华夏大地上祸害就好。

“说,怎么理!”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

如果朱允熥真当了皇帝,恐怕也会和历史上朱允炆那样,实行削藩。

看完了这张奏折,又拿起一个,上面的内容更加目惊心。

没有他们不敢贪污的,甚至当努尔哈赤在辽东崛起,朝廷给边军的军饷钱粮都敢私吞,其名曰损耗飘没。

这个考较是过了,朱元璋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但是他不知的是,朱允熥是为了迎合他才这么说。

随后,一手指敲打桌面,正,“大孙,记住喽,当皇帝是要给天下人主的,当皇帝,心必须狠!”

,“如此甚好!”

朱元璋面带微笑,“没了?”

“孙儿不敢!”

没人在乎他们的死活,比方说打官司,一般百姓状告商人,地方官必袒护百姓。

“你这孩还是心太善,没经历过世间的险恶!”朱元璋说,“倘若你见过百姓嗷嗷待哺,求助无门凄惨饿死,就会明白咱理的,还是太轻了。”说着,叹息一声,“你太爷,太,大爷爷也都是饿死的。”

“孙儿谨记!”尽心里也许有些不认同,但朱允熥也能理解。

朱允熥想想,“皇爷爷,这么置不妥吗?”

百十年后,藩王们繁衍生息所生的庞大朱氏孙,也将成为国家最为严重的财政负担。

但是这些贱民,无论受了什么委屈,连衙门都不去。而且妻女充教坊司,那教坊司就是官

这些人是最被人唾弃,瞧不起的,也是最没有希望永世不能翻的群

晚明就是例,明朝的内阁首辅,家家都是累世豪富。中下层的官员利用特权官商勾结更是比比皆是。

吏治这东西实在不能松懈,朱元璋如此痛恨贪官的皇帝在位都有人敢不顾民生的去贪污。若是换个仁慈的君主,那些官不知会放肆成什么样。

“杀!”朱允熥牙里吐一个字,“大理寺,督察院,刑三司会审。如此大案,洛知府一个人怕是难以办到,孙儿想洛府上下的官员怕是一窝都烂了!”

“臣,洛锦衣卫指挥使上奏,洛知府钱守益与粮商暗中勾结,倒卖粮仓存粮三万石,所得银两尽数藏于其妻弟家中。钱之妻弟最是贪婪,家中豪宅仆从如云,乡间巧取豪夺良田无数.......”

一万两银的军饷,到了边关将士手里只有三千两,一万斤粮,到了边关只有三千斤,还都是掺杂了泥沙的劣质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