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齐先生所说的不修德行也是一方面,大元打压汉人,防备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为北人,宋朝之内的汉人为南人,无论是科举还是官,南人皆难上加难。”
“这些民聚在各路义军之下,成为取之不尽的兵员。地方的豪
和朝廷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大元分崩离析!”
“面对各路义军,朝廷不但不招抚,不怀柔,反而一地反杀一地,一城反屠一城,如此暴政天下百姓寒心,岂能不反!”
多岁的年纪,但是朱元璋龙行虎步,一不比年轻人脚步慢。
“元之亡在于苛政,横征暴敛。不知民间疾苦,不顾百姓死活。当年我朱家定居在淮西,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济灾民,反而继续加税,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光是听他对大元灭亡的观,就不是千里驹这么简单。
“臭小,想的好,说的好,都说到咱心里去了!”
吴王这番话,怕是那些六尚书也不一定能在仓促之间说
来。
这些翰林学士如何不懂得元亡的理,若论追究元朝灭亡的
源,他们说的比朱允熥好。
听着听着,刘三吾,不由得又想起朱元璋那句话。
莫非,皇帝的意思,皇太孙立吴王?
想想以前的朱允熥,再看看现在的朱允熥。
当一个国家,不能让百姓吃饱,不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会造反。
苛政,猛于虎也!
忽然,刘三吾想到了皇帝对于皇储一事的看法。
“一个国家,要让底层的人民有向上的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让百姓有饭吃,要开展基础建设,治理
患积极屯田。一个国家,要有包容四海的
怀,皇爷爷曾说过,无论蒙汉苗黎都是大明的
民,要一视同仁........”
中枢舍人刘三吾捋着长须若有所思的同时,也在暗暗赞叹。
“士人得不到上升的途径,汉人长期被歧视对待。官府腐败不堪,中枢不黎民百姓的死活,只知
奢侈享乐,加税加税。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动辄成为
民。”
“熥儿,吾家千里驹也!”
没一会就到了皇皇孙读书的大学堂,刚迈步
门,就听里面传来朱允熥的声音。
皇族弟,学问只是一方面,但是治国的才能和
光才是最重要的。
朱允熥看着面前,对他的表现有些惊奇的齐泰继续说。
听到脚步,刚回,就见到朱元璋那张笑得见牙不见
的脸。
一时间连皇帝来了边,他都没发觉。
想着他看看前排,一脸沉思的朱允炆,陷沉思。
什么德行,什么礼节,什么礼仪其实都是扯淡。
“你!”朱元璋在刘三吾耳边轻声,“考考他!”
见解独到,光长远,心思缜密,看清了大元的问题,看清了民间的问题,总结了大元的弊政。
看朱允熥的光顿时变了。
可是朱允熥的观和
界却超过了他们,甚至许多是他们都没想到的方面。而且,他们是从臣
的角度考虑,朱允熥此时所说,似乎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一样。
翰林学士们啧啧称奇,窗外方孝孺连连,看着朱允熥
神中的欣赏溢于言表。
朱元璋心中想到,作为最贫苦的皇帝,他和朱允熥的看法一样。
朱允熥侃侃而谈,周围人越听越是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