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摇摇。
小安没有了同伙儿,变成了孤家寡人,好像很失落。我们院里有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经常
坐在院门
,冬天晒太
,夏天纳凉。老人家上了年纪,说话声又轻,语调又慢,就像念经一样。其实大
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懒洋洋地坐着,偶尔想起什么,才会说上一句话,这时候别的老太太可能还在打瞌睡。小安就站在墙角,听老太太们说话。没人说话,就抠砖
里的土,累了,就蹲在地上,拿石
画画。
这些老太太们,消息还蛮灵通。不错,空来风,必有其自。没过多久,婶婶就怀
了。转过年来,小宁就
生了,又是一个男孩儿。大家都很
兴,毕竟婶婶叔叔为小安治病,东奔西跑吃了太多苦,现在又生了一个男孩,都觉得很圆满。
小安又摇摇。
“他怎么知那个。他妈也不会跟他说啊!”又一个老太太说
。
“来,让抱一下。”
这个时候的孩,语言学习能力很
。结果这些孩
回到家,也不会说话了,都“啊呀啊呀”地比划。家里的大人一看,这还了得,连骂带打,才给治过来。从此大人们都不让自己的孩
跟着小安玩儿了。
和小安同龄的孩和比小安大的孩
,很少和小安一起玩儿,因为他又聋又哑,没法玩到一块儿。但是比小安小个一岁两岁的孩
,就很喜
和小安玩儿,并且,在这群小孩
中间,小安还很有权威似的。就看见一群孩
,整天跟在小安
后面,呼噜呼噜满村跑,边跑还要便叫,就像小安那样“啊呀啊呀”地叫。
“小安,你妈要二胎了吗?”一个老太太转过脸来问他。
婶婶并没有因为生了二胎,而忽视了小安,依然送小安去上学,他读到了初中。那时候就是正常的孩,读到初中的也不算多。那时,我
担心小安又聋又哑,会不适应学校生活;而我比他大很多,他刚在村里读小学时,我已到乡上读中学了,是不能够照顾他的。不过,小安也就读下来了,想必也吃过不少苦吧。
聋,并且治不了。最终叔叔婶婶死心了,小安耳朵上就带上了助听。为此应该
费了不少钱吧,求医那几年一直没有放弃治好的希望,但始终没有治好。
“没有啊?——”
小安往后一缩。
听村里人说,小安不是天生哑的,有一次小安发烧,婶婶和叔叔两人正闹别扭,互相赌气,谁也不去
孩
,结果把孩
烧坏了,最后成了哑
。虽然婶婶和叔叔从未这样说过,我潜意识里也比较认同村里人的说法。但
真相是怎样的,与我怎样认为无关。
没想到小宁生了,最
兴竟然是小安,终于有了陪他玩儿的了。晚上放了学,小安就怀里抱着小宁,跑到我家里来,又摇又晃,小宁就咯咯地笑,小安就忍不住在弟弟脸上,又亲又吻。好像孩
是小安生的似的。
结果和小安玩得时间长了,这群孩都不说话了,都学着小安那样“啊呀啊呀”地啊呀,边说边比划。小安一“啊呀”一比划,孩
们就跟着他呼噜呼噜跑到家南地里放火去了;有时候别的孩
一“啊呀”一比划,小安就带着他们呼噜呼噜跑到家西地里,挖地瓜去了……孩
们都“啊呀啊呀”地比划着,好像觉得这样说话很得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