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谢朗正与陆元贞等人围坐一席。他们虽然没有官阶,却因为是平王陪读,所以得以随平王列席盛宴。
大臣们忙附和着叫好。薛蘅继续落笔,第二句是―――北塔望青云,夜市翠湖闲步。
此时玉林殿内殿外,一片寂静,人人都看着薛蘅,只有薛季兰仍慢条斯理地喝着茶。她抬时与方
之的目光对个正着,微笑着颔首,仍旧低
饮茶。
二人再度直视,俱各微笑,也不再说话,随着景安帝落座,薛蘅自坐在薛季兰后。
薛蘅只得再领旨,有内侍抬过长案,磨墨奉笔,又燃熏香。
景安帝则笑眯眯地望着薛蘅,看她要怎样写下这的最后一句。
方之也微微欠
,“薛先生离后安好?”
薛蘅知皇帝有心为难,却也不能退避,便离席跪下,“臣遵旨。”
文臣们大失所望,看来大家费心作的诗词,都
不了二位先生的
。
玉林殿内殿外,所有人都支起耳朵,等着听方之的
评。
薛蘅执笔沉思,待熏香燃过两分,腕底如风,轻巧落笔。
七十多岁的老翰林夏松捋须赞:“北塔、青云寺、夜市、翠湖。涑
城内四大风光名胜都写尽,‘望’、‘闲’二字,
尽初夏心情,妙!”
景安帝见他不答,也不以为忤,又笑向薛季兰,“薛先生认为呢?”
内侍念罢,景安帝赞:“东岭多雨,西山多晴。妙,小薛先生这一句,便将
末夏初,涑
东西两座大山的景致写尽了。”
自方之
,谢朗便挂念着那件大事,本无心去听这些诗词,只是此时夜清风朗,人人都注目于那个蓝
影,他便也停了和陆元贞的话语,望向殿内的薛蘅,看她这最后一句,是否会技惊四座。
方之微微而笑,转动着手中的酒杯,良久,摇了摇
。
夏的初月,被满殿灯火、满树灯笼映得黯然失
,但在薛季兰看来,这满殿灯火、满树灯笼仿佛都不存在,只有一弯清月笼罩着
前这个十二年未曾见面的人。
她每写一句,便有内侍大声报来。第一句是―――东岭小雨初霁,西山落霞几度。
宴过三巡,景安帝有了些醉意,他能在先帝诸皇弟中被选中为皇储,方之功不可没。他也极尊重方先生,见方
之淡淡而饮,眉宇间仍有着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惆怅,便微笑着问
:“方先生,您看今年这诗词,谁可评为首者?”
内侍低看着她这最后一句,微微愣了下,但还
景安帝微失望,他目光掠过坐在薛季兰
后的薛蘅,心中一动,笑
:“不如小薛先生来作一首诗词,让大家看看天清门下的文采吧。”
快请起。”
薛季兰也浅浅笑着,“都好。”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方之终于微笑着看向薛季兰。
景安帝来了兴致,:“小薛先生才华横溢,得规定时间,才显公平。这样吧,以一炷香为限,还有,诗词需得
诵涑
景,韵嘛,倒是不限。”
薛蘅的目光越过重重人影,在看到谢朗后,灵机一动,也未细想,挥笔落墨,待收完最后一笔,神平静地向景安帝行礼,回到薛季兰
后坐下。
她微微欠,“方先生别来无恙?”
薛蘅却不再落笔,目光望向玉林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