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22(2/2)

很快,三月的另一次大朝会便如期而至。

等到大朝会结束,戚云恒照例先和六位尚书见了一面,把大朝会上冒来的诸多事宜重新梳理了一遍,顺便讨论了一下今日议的人问题。

别的不说,至少他家皇夫比这些人更清楚怎么过好日,也清楚怎么

戚云恒正在那边暗自狐疑,的一名侍郎忽地站了来,奏请皇帝陛下鼓励民间生育,让百姓们多多养育儿女,补充战导致的人不足。

但这件事也用不着想到便要到,非要争一个朝夕来。

此外,阅历和经验也早就告诉过戚云恒,越是所有人都赞同的事,越是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样的事一旦在施行之后了差池,那可是连个背锅之人都别想找得来,只能由他这个拍板定案的自吞苦果。

一听到要钱,戚云恒心里的那弦就一下绷了起来,再发现此事竟然无人反对,心里面更是不由自主地犯了嘀咕。

今日的议题打从一开始就集中在了耕上,的官员们一边向皇帝陛下和满朝文武汇报全国各地的耕筹备,一边针对这些筹备提自己的意见建议。

但大朝会正式开始后,戚云恒却意外地发现,王绩被解除太傅一职的事并未成为这次大朝会议的焦,甚至都没有人站来为其鸣一句不平。

因欧早就要求过不席今日的大朝会,早上门的时候,戚云恒便没有把他叫醒。

心念一转,戚云恒便和朝臣们打起了太极,只让那边先针对此事拟定一份章程,然后再给他慢慢思量,顺势将这个议题撂到了一边。

经济民生这一块乃是戚云恒的弱项,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接之后,戚云恒也掌握了一项诀窍,那就是:宁慢勿快,千万不要急着决定。

相比朝堂上这些和自己一样只懂得想当然尔的大臣,戚云恒还是更信赖他家皇夫一些。

除刑尚书朱边以“术业有专攻”、“微臣不擅长此”为理由,退了讨论,余下的五位尚书全对此事表达了支持,只是在如何鼓励百姓生育的细节上现了一些纷争。尚书万山以为应该从税收上着手;吏尚书米粟却认为免税对国库的影响太大,下面的官员实施起来也有些复杂,不如直接奖励牲畜钱粮,直观且又便捷;礼尚书纪鸿则认为就不应该在这件事上钱,上的褒奖足矣。

戚云恒暗暗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先把迁的事情筹备好,等几个孩相对独立之后,再送他们去受实实在在的朝堂。

在如履薄冰,并不像世人以为的那样随便说什么便能一言九鼎,一呼百应。

因此,乍一听到这奏本的时候,戚云恒并未太过在意,正打算用一句“知了”敷衍过去,下面的朝臣却一个接一个地附议起来,甚至还有人提了更一步的鼓励措施,比如免税、赏银、分地……总之,想方设法地让百姓们敞开肚,使劲去生。

听他们这么一争论,戚云恒倒是有了决断——继续搁置,回去问问他家皇夫再说。

兵贵神速这话只适用于战场,因为战场上的机会真的是稍纵即逝,失不再来;而在经济民生的领域里却是相反的,一拍脑瓜想来的主意才是最最要不得的,稳妥二字永远都要摆在首位,宁可无为而治,也不能想一是一地胡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