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囊中羞涩(2/3)

靠近唐人街中心的地方有个孔大厦,前面有个孔塑像,据说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国内破四旧,把孔老师搞的灰土脸,海外华人们气愤了修建的。

“服务业都这样,架大了谁会来?”田文建笑了笑,从报架上取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刘思勤反应了过来,愣了好一会儿,才淡淡地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不提也罢。”

虽然很年轻,但却看不一丝浮躁。刘思勤微微的,随即伸右手,笑眯眯地说:“幸会,幸会,鄙人泗远东航运刘思勤。真没想到田先生如此年轻,真是英雄少年啊。”

肖凌伸白皙细腻的右手,指着田文建笑地介绍:“刘总、潘总,这位就是龙江市开发区工委副书记、蓝天集团董事、龙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建先生。”

来早了,肖凌带着他在周围转了一圈。唐人街并不大,横竖就那几条主要街。卖得东西都很便宜,尤其是中国货,什么都有。

不等田文建开,他边的那位便呵呵笑:“新加坡大东航运潘成,田先生,见到您很兴。”

见面地就安排在孔像不远一家装修豪华的中餐馆,据说曾在这里取过景。也许那两位华人船东是这里的熟客,对于二人的到来,饭店老板十分情。先是陪他俩参观墙上的剧照,然后才带他们走船东们早就预定好的包间。

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田文建放下杯,微笑着说:“不用这么客气,您尽忙,我们等着就行。”

商店的摊一直支到路上、街上很多地方污、小贩大声的叫卖……还能看到楼上挂着的万国旗,什么袜、内衣、衩都有,很多老对此十分反

令他们倍意外的是,田文建并没立即接过他们的名片,而是对着他俩鞠了一躬,凝重地说:“作为一个政斧官员,面对您我真无地自容,对不起,刘总!”

田文建长叹了一气,随即转过来,握着潘成的双手,诚恳真挚地说:“潘总,如果不是新加坡同胞的手相救,真不知损失还会有多严重。”

田文建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国语并不是指普通话。人家只认广东话、福建话、客家话,或上海话,基本上不把普通话当国语。

“对不起,对不起,让二位久等了,”

肖凌的话让二人大吃了一惊,潘成更是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说:“田先生还是位抗洪英雄,失敬,失敬!”

“上好的铁观音,二位请慢用。”

国饭馆,说的都是各音的国语。可以这么说,就算一句英语都不懂,也照样能在唐人街活下去,而且不会到任何不方便,因为这里基本不上需要英语。

谈生意就谈生意,扯这些窝嘛?

雕梁画,大红灯笼,古古香的檀木家,墙上还挂着几幅意境远的墨画,比国内还像国内,比中国还要中国。

“田先生参加过抗洪,在大坝上整整了两个多月,下来时都快不诚仁形了,因此而荣立三等功。”

老板祖籍闽省,是个如假包换的老纽约客,那“国语”听起很费力,但他的茶艺却很不错,茶更是。可惜他明珠暗投了,田大书记对茶叶一窍不通,更不习惯这样一小杯一小杯的品,而是喜对着大茶缸饮。

快到饭了,陈老板还真没时间继续陪他们,便站了起来,又说了几句客气话,才一脸歉意的走了包厢。

刘思勤沉思了片刻,突然似笑非笑地问:“田先生,能不能告诉我,您到底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个商人?”

肖凌都大了,看着刘思勤那张晴不定的脸,连忙说:“田先生的一位师兄,就是在新加坡朋友的帮助下脱离险境的。田先生一直对此念念不忘,见人就提这事,让二位见笑了。”

是一份在纽约很有名的中文报纸,售价50分一份。大概有几十版,厚厚的一大摞。除了新闻以外,绝大分都是广告。而且广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分类之详细,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

但有一个地方不太好,就是太中国了。

刚翻看到第三版,两位材矮小,但气质不凡的中年人,笑容满面的推门走了来。肖凌了恬淡的笑容,立即起迎了上去。

“哪里呀?是我们早到了。”

肖凌一边研究着的茶,一边不无慨地说:“他可是正儿八经的百万富翁,却还像服务生一样穿着黑衣在大堂招呼客人,而且一就是几十年。想在纽约番事业,真不容易啊。”

直到两个月前,外才对印尼排华事件表示关注。驻外官员见着印尼华人,都尽可能地回避这个问题。田文建不但没有回避,反而主动提了来,这让两位东南亚华人老板很是意外。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田文建想了想之后,一脸苦笑着说:“不怕二位见笑,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军人,由于一些七八糟的原因,稀里糊涂的脱了军装,成了现在这不不类的官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