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9(2/2)

梁峰已经倚回了凭几之上,微微一笑:“大乘所愿,度化众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简直就是无数哲学家探讨的终极问题,又哪是孙志这样的人可能答得的。见对方一副张的模样,梁峰轻轻摇,指向手边莲叶:“见莲叶者,谓之青;见莲者,谓之红;见莲藕者,谓之白。然红莲白藕青荷叶,殊途同归。见者之分,却非本真之差,不过表相而。故渔父与仲尼同。”

谁料梁峰没有接这个话题,而是反问:“礼从何来?真又何来?”

这是梁峰熟知的说法。在后世儒释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要在这片大地生存,就必须相应的改变。而对立统一,才是辩证法髓嘛。

对梁峰而言,这说法天经地义,但是对在座诸人,却新奇到了极。谁能料到也能如此之解?可是仔细辩来,又觉得严丝合,无可反驳。

圣人说的话自然都是对的,若是想驳斥这个,就是悖逆、儒两家的基本原则。而既然是天授,自然没有治理过国家,也能知治理国家的理了。

郎难未读过一文?”

这一段,乃是全文题,也是定调的基础,有了这段,才能引申其下诸多思想。然而现在梁峰却,渔翁他自己掌过国家吗?辅佐过王侯吗?如果没有,他的理论要如何验证,又何来驳斥孔法?

这样的话,他曾在王汶的雅宴上提过,然而此时重提,更显通彻妙。未引一典,只是随意比拟,就能如此辟的答所问,简直让人拍案!这又何尝不是佛家的明悟之象呢?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渔父说应当顺从天理,回归本真,才能让世界得以正常运转。而孔则想用礼法约束人们,让人懂得三纲五常,从而使世界正常运转。两人的“”,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正所谓殊途同归。

不过这比喻乃是三。莫不是除了儒,还有佛家?

之前的轻蔑一扫而空,就连那些最不屑于梁峰容貌派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此明慧至极!比起他的侃侃而谈,孙志那结结语不成言的样,简

“这……礼为人制,真从本我。”孙志没料到会被如此诘问,只得继续答

有人忍不住问:“释可同此?”

这是个标准的逻辑问题,极难反驳。孙志张了张嘴,勉:“圣人皆有宿慧,乃是天授,自能生而知之!”

“人从何来?我又何来?”梁峰又扔一问。

这话尖刻到了极,梁峰却微微一笑:“敢问渔父为有土之君与?侯王之佐与?若皆否,与圣人何异?”

这也是一文中的开场之言,渔翁问孔的弟,孔什么的。贡盛赞孔德行,制礼乐,定人,忠心国君,教化百姓。然后渔翁问他是孔否是是有国土的君主,是否是辅佐王侯的臣贡答否。于是渔翁笑着说孔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辅臣,心这些事岂非劳心劳力,失去本真?他离大太过遥远。

魏晋之际,正是老庄之学兴起之时。不少大儒都在重新解构老庄和孔孟,或是用儒解释,或者用解释儒,两派虽然纷争不休,但是归结底都是在求同存异。而梁峰这番辩难,恰恰是一崭新思路。红莲白藕青荷叶,岂不正是儒、之别的本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