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白莲教由来已久,有真善,持斋,冶病救人的,但也有利用白莲教敛财窝害人的。
从她卖墨的第一天,这个婶儿说买一块试试之后,接着几天都会来卖,说家里人用的都说好,要卖了送亲戚。
从松烟墨,到油烟墨,还有漆烟墨都有,另外,贞娘还制了两块药墨,虽不是八宝五胆药墨,但这药墨也是极好的,对于火疮有极好的疗效。
就在这时,前面不远一阵,许多人不由的都朝前面去。
“二,我要吃石
粿。”到得四宝街街
,街
有一个小铺,铺
的门
就摆着一个大大的煤炉,炉
上摆着一只平底锅,锅里摆着三个大粿,上面压着三块圆形的大青石,
粿的师傅两只手悬空,五指分别
在那石
上,旋转着,三个粿被那石
压的跟纸一样薄,粿上冒着油脂,一
豆黄夹着
香的香味扑鼻,让人闻着就
。
这就是徽州特有的石粿,喜哥儿见着就再也走不动了。
当然,方的多元化和
也是有的,只是这些东西要让人识货也得要契机,得慢慢来。
“嗯。”那婶儿,又
:“再给我拿一锭油烟墨。”
只是刚开始,墨并不好卖,毕竟墨这东西,自明朝以来就基本定形,便是后世,除了加一些机械化加工外,墨的本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突破。
“好咧。”贞娘欣喜的,这位妇人每天都是早上买菜的时候买,算是帮她开张。
“好咧。”那老板吆喝一声,从桌边拿了两块掌大的油纸,包着粿的下
,一人一个的递给了贞娘和喜哥儿。
“好,我们一起去。”贞
“大叔,什么事了?”喜哥儿是个喜
的
闹的,便拉着路过的人好奇的问。
贞娘倒也不急,如今家计宽松多了,日倒是一下
轻松了起来。
而贞娘这时却琢磨着,郑饭铺家的郑三娘?那不就是郑婶儿郑腊梅?贞娘心中不由的一拧,什么鬼附那东西,纯属瞎扯谈。
“嗯,婶儿去买菜啊?”贞娘也连忙起打着的招呼,她卖墨有几天了,这位婶儿可也算是她的老顾客了。
弟俩一人一个吃的十分的开怀。然后在一边的槐树下摆开摊
,就是把背上两片合在一起的木格架打开摆在地上。格
里都摆着各
墨。
贞娘拿两个
纸盒
,装了两块油烟墨递给发那妇人。
她这段时间便把墨制来了。
这粿外
被石
压的很薄,里面的
丁已经完全化成了油
的整个粿油透油透的,咬到嘴里,外
是脆的,里面被油浸透的豆黄却格外松
,总之
味无比。
那妇人付了钱,便告辞了。
喜哥儿一听这事,便坐不住了,冲着贞娘:“二
,我去看看呗。”
“姑娘,又来卖墨了?”贞娘的摊刚摆下,就看到一个三十左右的胖胖的妇人,挎着一只蓝
走过。
贞娘这会儿也了,前世,她每回到歙县,都要买这
粿吃,于是便掏了钱:“老板,来两个。”
“抓鬼?帮谁家抓鬼啊?”贞娘这时也好奇的问。
“白莲教的仙姑在抓鬼呢。”那位大叔。
“郑饭铺家的郑三娘,听说她被鬼附,她两个哥哥就请了仙姑来抓鬼,都去看呗。”那大叔说着,便不再跟贞娘
弟俩唠叨,快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