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不过几个字罢了。
打几个字并花不了多少时间。
这不是时间的问题。
看了一会儿字,她又犹豫了一会儿,手指轻点,点击了发送。
这几个字立刻出现在对话框里,带着绿色的底色。
几秒之后,那边没有回音。
她收了手机,也并没有指望他能立刻答复她。
屋内明亮又温暖,女人抱着手站在窗边。外面的细雨成丝,打在了露台上,春花摇曳,溅落成泥。
晚上十来点的时候,连月又看了看手机——还是没人回复信息。
也没有人回宅子里来。
倒是美国的女作家又发了一张照片来。那边窗明几净,落地窗外天空湛蓝,高楼林立,下方的盘子里摆着一个心型的煎蛋。
“我发现我煎蛋技术越来越好了,”那边说,“以后我去做个大厨也不错——”
连月看了看照片,放下了手机,没有回复。
这一夜的雨淅淅沥沥,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没停。
九点过起了床,厨房里已经熬了燕窝,连月坐在餐厅,右手拿着勺子,左手拿着无人回复的手机,又开始打字。
“你今天有空的话,就回来一下,”她慢慢打着字,光打在她脸上,柔和又平静,“我有话和你说。”
“什么事?”
等了一个小时,到了十点的时候,那边终于回了过来。
是这几天的第一个消息。
她拿着手机,看着上面短短的三个字。文字有时候有情——有时候却又无情。金戈铁马,扑面而来。
“我有事和你说。”她打字,又说了一次。
本来还想敲点什么,可是手指顿了顿,犹豫了一下,又拿开了。
她想说的话,文字说不清楚。隔着屏幕,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虚拟视讯技术那么发达了,可是生意人们依然会全球飞来飞去。冰凉的文字和屏幕,显然无法带给人笑容和温暖。
“下午四点。”
那边似乎很忙,又可能是不想理会——过了很久,那边终于回四个字过来。
“好。”她说。
那辆熟悉的黑色迈巴赫透过了雨帘再次出现在大门口的时候,管家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站在了门口。
在车子停稳的那一刻,他上前一步,拉开了车门。
主人面无表情的下车进了屋。
女人就在客厅——她在等他。看见了他,她站了起来。
一身黑白色格子套装,长发已经挽了起来,是干练的模样。她画着淡妆——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小的襁褓。
男人顿住了脚,站在客厅中央看她。
她也站在原地看他。
男人站在客厅,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两天不见——他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很多,气质巨变。昨天照片上的感觉没有错,她真的似乎已经认不出他来。倒是昨天照片上嘴角的微青——到了现在,似乎已经消失不见。
她没有问他这两天住在了哪里。
“我想先去黄海路那边住几天,”
她抱着怀里的孩子看他,只是轻声说话,“我想着,总要先和你说一声。”
男人站在原地,闭了闭眼睛。他捏紧了手,没有说话。
“什么时候?哪里?”
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声音沙哑,面无表情。
“待会我就过去,”她说着话,又紧了紧怀里的襁褓,“就是状元苑。我和宁宁过去——”
男人胸膛起伏,又闭了眼。女人的声音又响起,“还有然然——”
“然然是季家的,”男人睁开眼睛。他打断了她,声音沙哑,“你带不走。”
她看着他。
男人也站在原地看着她,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然然那么小,不能没有妈妈——”
女人看着他,“我现在还有半年假,可以带他——”
“不行。”男人直接打断她,语气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味道。
“好吧。”
她顿了顿,让了步。
让得很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