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她一眼。梨香听得头皮发麻,面色发白,可即便是那样的未来,她想了又想……她能怎么办呢?她寻不出一条出路。她想,她不是那等不懂事的女子,丈夫在外头有了女人,她绝不会撒泼打滚地同那些女子去争那个男人,她……她会好好地待在家里,只要丈夫肯归家,夫人们都说在外头的男人肯归家的都是好男人,只要她的丈夫愿意回家,哪怕是带外室回来,要她抚养外室的子女,她也一定会拿出正室夫人该有的大度,善待他们,也愿意和丈夫的女人们和睦相处的。
这于她而言不难做,因为有元夫人为她做了很好的榜样。元夫人从来不争,不妒不怨,公平和善,两位夫人也感恩戴德,认为这是元夫人的恩典。梨香向着元夫人学习,告诫自己切记要大度容忍,绝不嫉妒憎恨,做那种下等的争风吃醋之事。
尽管是这样想,她还是无法挥去心里的恐惧,她也知道那样的未来是无望悲惨的,可她想不出她能有什么改变的办法,她只能不住地祈求上天,万万不要让她落到那种可怜的境地里去。她害怕地想打颤,可生怕二位夫人看出她的异样,生生忍下了。
不知道那位到底是怎样的人,她的目光中流露担忧,这样想到。
元夫人跟着元父来到房里,由着丫鬟帮她褪去了钗环衣饰,等换过寝衣,元父已经斜躺在床头,手持一根烟杆,抽起了旱烟。
元夫人上了床,元父将头搁在元夫人的膝上,吐着烟圈,元夫人虽然累了一晚上,还是揉按起丈夫额边两穴。
她问道:“褚家那边是怎么了么?”元父今天突然问了一句,元夫人也放在心上,趁着其余人等都不在,才在私底下问起。
元父冷笑一声,“褚家那个儿子来了信。”
元夫人一惊,元褚两家是世交,可褚家的儿子还未承继家业,忙于读书,褚元两家大部分时候都是父母们在打交道,褚家的儿子越过两位父母直接来信,还是头一遭。
元父道:“我们两家的婚事,那小子叫我问问梨香,她愿不愿意。”
元夫人更惊了,“那……要是不愿意呢?”
“她敢!”元父直言道出,“父母做主订下的好姻缘,她有什么理由不愿意?”
元父冷笑道:“要是不愿意,那小子说两家的婚事就此不作数。要我说褚家那个儿子,就是去外面读书读傻了。褚家为什么花了大价钱送他去外面读书?为的是他未来能够更好地打理家业撑起门户,而非追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愿意不愿意,什么不好学,偏学外头的那股歪风邪气。梨儿是个女儿家,女儿家需要有什么主见?女儿家就该在家听父母兄弟的话,出嫁了就是听公婆丈夫的话,无知妇人能成什么大事?好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才是正道。”说完,他才想起陛下的公主成了储君,觉得自己这话有些绝对,放软了口气,“确实,我承认,这有些女子现如今是不一样了,可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像她们那么……那么……”他绞尽脑汁,才不甘心地说了一句,“那么厉害的嘛。这大部分的女子,到最后还是得靠丈夫儿子的,不是么?”
元夫人轻笑:“那自然是了,这为人女子,一生所求,也不过是能有个依仗。”
得了夫人的赞同,元父抽着烟,眼睛眯成一条缝,好不惬意。
“这褚家的儿子也真是的,”元夫人怨道,“这好好的,生的哪门子事,褚家两位不知道么?我怎么没听褚夫人提起?哪怕露个口风也好。”
元父道:“我看呢,那小子大概是同父母提过了,只是那两位怎么可能做这等不要脸皮的事,说不定训斥过了,只是那小子冥顽不灵,想了法子问了地址,把信送到我们家,真是好大的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