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9(2/2)

听他这样说,原本有些忐忑的宣惠放了心。前世,梁瓒的封地也在徐州,算是后周的“龙兴之地”。如非万不得已,宣惠并不想连这一也改变。

福宁连忙上前抚着太后的后背,给她顺气,嘴里劝:“母后!您病了这些时日也不见好,都是为着这些七八糟的事情费了心神。您平心静气地好好养病才是正经!老二是皇,田登文手里又有兵会打仗。若是照您说的,把这两个人凑在一,万一京城了些,两个人上就能名正言顺地造反呐!”

又过了几日,元和帝刚发话说吃腻了贵妃的十全大补汤,叫她不要再往乾清送了,辽东那边就来了田登文的请安奏折。

这个节骨上送来这样一本奏折,其心思昭然若揭,元和帝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适当地迁就一下贵妃。

梁瓒想了想,:“父皇对我也算不薄了。徐州也是富庶之地,通又便利,走运河到京城也快得很。多谢贤妃娘娘一番意,我心领了。”

太后听着福宁的话,没有在说什么。暗地里却有些心惊,怀疑自己是真的老了,还是病糊涂了,这样浅的理却没有想到。

这边贤妃在承乾拉了宣惠去给梁瓒递消息:“昨儿我听你父皇说,他准备让安王去徐州就藩。这地方说不上太好,但是也不坏。你去问问安王,看他自己有没有什么主意。若是不满意徐州,就趁着贵妃在闹腾,也能给他换一个。”

太后的一直不见好,又因为贵妃说冲喜的事情生了大气。虽然太后用迫裕王就藩的手段扳回一城,病情却又加重了两分。故而皇后在贵妃面前吃了瘪,太后也没有手过问。

要在边人中挑些老实持重的过去伺候,顺便当线及时通传消息,还要天天借给元和帝送补品去乾清闹腾封地的事情。皇后看不过,把贵妃叫到坤宁训斥了两次,却都被贵妃给了回去,闹了个不而散。

既是请安奏折,便没有什么要事。田登文不过是讲些和海西人定下盟约后续的事情,大周赠与海西的第一批粮都已经送到,和亲在即,双方也都非常友好。

四月二十九日,裕王与安

四月中旬,内官监、锦衣卫、尚宝司等衙署执事官兵分两路到崔侍郎府上和杨阁老府上,向两位亲王妃颁赐王妃金册及发册礼

太后听说了奏折的事情,在慈宁又发了好一顿脾气:“这姓田的一家人,没一个好东西!当初我怎么就瞎了把她给招里来了!他们这样喜抱成一团,那脆让老二去辽东好了!舅甥两个一块儿去冰天雪地里给我待着去!”

一番分析,用心良苦。既到了为君上参详的臣本分,也暗示了元和帝虽然如今辽东稳定,但不知何时战火就会重燃,自己这个都指挥使依旧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封地的事情拖了一个月,元和帝总算是给两位年长的皇挑好了封地。四月初,元和帝下旨,裕王封地为汕东东昌府,赐庄田三千顷,安王封地为徽徐州府,同赐庄田三千顷。

然而田登文在奏折末尾却若有所指地提到“……海西乃化外之地,其人狼野心,不知诚信为何。况且海西东面临海,西面环山,北面是极其苦寒之地,海西若要扩张,唯有南面的大周一条路可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