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9(2/2)

贩卖之事所费时间极长,因此很是辛苦,但回报却也丰厚。沈璋所谓带着民,自然便是带着她乡亲,这样途中有什么好便可以让自己人分取,捞一些油

然而,对于沈璋心中的计划来说,这只是开始。

千五百斤,铜铁锡五百斤。

取得了方是时的信任,又因此使得乡亲们住了民房,有了真正遮风挡雨的地方,沈璋终于松了一气。

时隔半年多,再次回到盛州,走上这条走了三年的路,看着一树树腊梅的金黄朵正开得艳,是人非,穆的六人不由百集。

对于沈璋的低价,随

为县令,自然对这揩油的手段十分熟悉,但杨佑疆并不想为难沈璋。

杨佑疆虽然对沈璋印象刻,但从未想过她这一次小试刀便收获如此丰富,立即修书呈报方是时。

然而,沈璋最后仍是平静地带着众人去了吉云县。

杨佑疆明白沈璋的言外之意。

吉云县位于盛州西北,距离穆县极远,但算得上盛州产粮的大县。沈璋没去过那里,不担心那里的人会认她来。

正月二十二,沈璋从穆县的乡亲们之中挑选了三男二女,其中便有当日在厩与士兵争夺冬笋的肖长山和耿介,又从其他民之中挑选了五人,还有二十个侍卫,组成三十一人、十架车的商队,带着四千斤盐,向南而去。

到了邛州南,沈璋下令队伍向东行,穿过邛州盛州,她要在这里先行一些易。

满载而归回到平富县时,已是正月十三,快到上元节。

方是时见沈璋所言果然非虚,对她的信任便又了一层,更是嘱咐杨佑疆,好好对待穆县的那些百姓,让沈璋能更加放心去兑换粮

一来她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二来她那些乡亲里还有不少老人和孩是无法与她一起上路的,只要他们还需要倚靠平富县的照顾,沈璋便不敢恃才而骄。这情况下让她占些便宜,有何不可。

盐是生活必需品,吉云县百姓失去了盐塘县的盐供应,如今县城的盐价已经比去年翻了四倍。

上元节过后,沈璋向杨佑疆提去启看一看,理由是邛州的盐不可拘泥于只在穆国内贩卖,若是想要利用盐来筹集粮军帑,仅靠在穆国之内换是万万不够的,多去了解了解外族的需求,今后将会更有助益。

杨佑疆暗赞沈璋的大局观,更认同她的决定,当即便同意她的请求,带人发去南方。

二月初五,一行人及车队现在吉云县境内。

但这一次,沈璋不止要了杨佑疆的二十个侍卫,还要带着若发。

因此,杨佑疆欣然答应沈璋的要求。

璋的换条件相当于盐价只翻了一倍,哪有不蜂拥换之理。

不等到县城,在沿途的小村里,百姓听说他们是贩盐的行商便欣喜地一拥而上,争相抢着换取或者购买盐,景况与在钦州时几乎一模一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